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教师专栏
  • 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 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 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来源 : 中国魔方教育校园网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09-09-17 * 浏览 : 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刻地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我校是福建省百所示范校之一,是三明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校,为更好地发挥“窗口”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视野开阔、专业基础扎实、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多年来,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着力推出“强师”工程,强调实行“师德、师能、学历”三位一体,凸显“磨练”理念锻造精良师资队伍,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也开创了我校发展新格局。
    一、思想重视、观念更新、校领导率先垂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教育引导理念。众所周知,好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校领导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反思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竞争,在某个层面上讲就是师资队伍的能力竞争。
  1、教师的发展是教师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学习中,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宗旨,明确提出了“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没有合作教育,就没有学校事业的发展;没有对教育的深思与研究,就不可能成就真正的教育者”的创新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视每个人为资源,让校以师而立,师以校而名。把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发展之本。构成教师发展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业务知识;(2)职业情感;(3)教学技能。通过教学实践、业务进修、校本培训,使每一位教师改变那种一本书(一门学科知识)、一支粉笔(一种教学技能)、一张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简单的结构模式,发展成为具有多种业务知识(专业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多种职业情感(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人格风范+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多种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智力结构模式。
  2、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全体教师树立一面思想和精神的旗帜,描绘一幅人和风清的理想图景。人和风清,是教师团队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想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公众形象。人和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和发展力,是激励全员奋进的精神力量;风清是学校管理的高端境界,是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等聚合而生的群体公信力和行为规范力量。我们期望用这样的精神环境来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焕发师生的人生理想和教育情怀,构筑附小的精神之魂和力量之塔。要达成人和风清的办学理想,关键是最大化开发教师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量,做到“爱其才,育其心,扬其长,避其短,长其志”,发挥教师的作用。 
  3、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是变“以分数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帮助生命成长的过程;全面育人是关爱每个学生、重视每个班级,通过教育观念、管理机制、育人实践的全面创新,激活每个生命的潜质,扩展每个生命的功能。
  4、校长的人格力量是教师发展的成长剂。新时期,校长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管理素质以外,校长还应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校长的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并且具有把这一目标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识的能力。校长的人文素质表现为:首先,校长应该具有亲和力,豁达、开明。其次,校长应具有较好的沟通技能。我们在日常与教师的沟通中坚持“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的原则,在校园内倡导正气,并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面对成绩时,校领导能做到“分享”而非“独享”,以给更多的教师和中层管理者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99年底,评选小中高时,我校一位老教师说:“校长,你这么年轻,将这次机会让给我们吧!”我也符合参评条件,材料也公示了。但为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有机会,我毅然放弃了这次申报。2005年底,在教师年度考核中,一位教师说她准备参评下一届特级教师,但年度考核还缺少个“优秀”,此时,教师年度考核已经结束,“优秀”职数不可能增加。而我已通过市教育局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并进行公示,为了她的心愿和目标,经市教育局同意,我将年度考核“优秀”让给了她。作为校长,我从不妒忌或讳言教师的职称或荣誉比校长高,相反我还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的职称或荣誉出谋划策,搭建平台,提供良好条件。每当教师取得成绩、获得进步,我都首先祝贺他们,并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荣誉不仅属于他本人,也属于学校。通过这些事,使我认识到校长有精气神,队伍就会有精气神。校长胸怀理想、富于才学、人格过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敢于“亮剑”的精神,就能唤起一支队伍,带出一批“勇士”。这样,再难的局面都能打开,再难的工作都能推动。从清晨在校门守望师生的虔诚,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意志,主动放弃高级职称评定的胸怀……我在日常工作中一天天展开的智慧和行动魅力,一件件撞击心灵的精神和人格实例,使老师们对人和风清的美好图景由怀疑、观望而为理解、支持、向往,内生出自我崛起的精神力量。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师德修养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德为先。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发展的需要。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学习,转变观念。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发展”。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思想引领是我校一贯的做法。多年来,我校多渠道、多层面加强组织教师学习,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八条” 为依据, 强调 “附小光荣我光荣”,并相应制定“六要六不准”,教师十条“禁忌”和文明规范“五要五不要”,签订工作承诺书等,促使全体教师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此外还着力强化四种意识,提高师德水平:(1)是强化“我是附小的一员”的主人翁意识。全体教师要把学校的兴衰与个人荣辱、前途、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单位兴旺,个人受益;单位衰败,个人受损。(2)是强化“质量第一”的工作意识。一个学校的高质量离不开高质量的每个人,在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中,必须做到:争创一流的学校,创建一流的成绩,争当一流的教师,实现一流的质量,从而树立“无功就是过”的观念。(3)是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事必须办好,不利于学生成才的事半点不做;教师们虚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树立“班内尽良材”的教育思想,杜绝一切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从而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4)是强化“追求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奉献意识。教师应该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来体现自身价值,真正形成“重奉献、轻索取、讲投入、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2、开展“规范师德、提高师能、铸造师魂”系列活动
  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对教师进行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遵循教育规律,热爱学生,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塑造教师队伍良好的群体形象。
  (1)大力开展“规范师德、铸造师魂”为主题的读书修身活动。
  (2)全面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塑造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活动。
  (3)举行“知荣明耻”演讲比赛和书法比赛,为师德师风教育创造浓厚的氛围。
  (4)进一步开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3个1”形象工程(‘3’即‘勤政廉政、尽职奉献、乐于服务’的学校党政领导形象;‘敬岗爱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尊师守纪、品学兼优’的学生形象。‘1’就是‘文明、勤奋、团结、向上’的学校形象)。
  (5)学习胡总书记 “给永安市八一村民”和 “给孟二冬女儿”回信精神,以及《文选》精神,促使教师形成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6)落实贯彻福建省中小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六要六不准”的规定和《三明学院附小十条“禁忌”》、《三明学院附小教师“五要五不要”》、《三明学院附小教师“八项承诺”》。
  (7)认真实施“减负”工作,努力作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并制定“三减”“四严”“五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开展“我的教育故事”“S、W、T、O”撰写活动,并结集成册。
  (9)开展“容止观”教育。
  3、现身说“德”,弘扬先进
  为了让师德师风考核有据可依,通过反复深入研究,我们不断完善《教师工作奖惩制度》和《教师工作管理制度》,不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职业道德良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校园网站开设“教师频道”等栏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每年的教师节,我们都召开教师表彰大会,如今年我们就表彰了一批“师德之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课改教师”“课题研究先进教师”等,通过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们都会结合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先进教师事迹报告活动。从学校挑选出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组成报告团,作事迹报告,现身说“德”。通过先进教师现身说“德”,使广大教师受到教育,从而见贤思齐,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改正缺点,增强责任心。
  三、目标明确,加强学习,促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以教师的培养作为我校建设的切入点和主题,把队伍建设视为维系学校教育质量的“枢纽工程”,提出5年内“90%的教师成为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建立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堪、善于合作、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提出了:“不优不特不是附小人,不爱不乐不是附小人”的口号,将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以及职业和生命价值的共同实现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们树立“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成才的人才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观,主体多元化、标准层次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观,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的课程资源观”,帮助教师们放开眼界:“以职业心境做现代经师,发展学习力,做到学高为师;以专业心境做现代技师,发展教学力,做到技高为表;以事业心境做现代人师,发展教育力,做到德高为范;以敬业心境做现代教师,发展创造力,做到功高为荣。”
  1、加强学习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1)在3—5年内,逐步实现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比例达30%,,本科比例达到30%,实现我校教师高品位,高学历,高水平的“三高”素质结构。其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职务培训和学历进修。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学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其二是给予一定奖励。从2003年起,凡自学、函授取得大专学历的,学校奖励1000元;取得本科学历的,学校奖励4000元;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学校奖励6000元。教师外出学习考试(含面授)按公假计算。
  (2)组织和选派若干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学习和进修,参加全国、省、市的学术交流,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3)结合新课程改革,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校本培训,深入扎实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4)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不同形式不同专题的上规模、有档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力求真正解决思想认识层面或操作层面以及二者结合层面的实际问题,经过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实践、反思、总结,能产生一个较大的飞跃。
  2、加紧培养青年教师。目前青年教师的比例已达到60%以上,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事业的发达。
  (1)抓好对教师的“传、帮、带”。精选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举行师徒结对签约仪式,制定计划,认真实施,组织阶段结对工作小结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2)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结合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开展各种活动,聘请名师作讲师,请名人讲座,同伴合作互帮互学。坚持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公开课制度,实为基本功大赛,在全员岗位练兵的基础上,大力推新,让青年教师能充分展示,快速提高。
  (3)学校帮助青年教师找出个人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愿景规划,并使长远目标,阶段目标,近期目标既明确具体,又互相联系,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及时总结。创造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机制,加快成才步伐。
  3、逐步完善和执行落实“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和加强我校师资队伍,优化结构,形成竞争机制。
  4、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突出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作用,全面收集信息,科学客观对教师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发展的需求。
  四、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管理规范化 
    我们对教师应有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的培养思路,我们认为,要使教师培养工作在上一个新台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该在培养模式、机制、重点等策略方面做好文章、形成特色: 
    1、形成“留人——育人——立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所谓—体化培养模式,体现的是整体性框架,而不是单一零散的师训工作。总的说来,对教师的培养要有“留人——育人——立人”一体化的观念和培养措施。在这三者中,留人是培养工作的前提,育人是培养工作的中心,立人是培养工作的目标。要开创“留得住,育得好,立得稳”的教师培养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以留人促育人。育人的基础是留人,留得住人才能更好地育人。在留人工作中,既要讲事业,也要投入感情、还要考虑待遇。 
    ①用事业留人——为教师构筑追求事业理想的精神支柱,提供个体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搭建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支持他们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如2001年,我校有一位教师被厦门一所小学看重,邀请她去厦门工作,我对她说:“你在附小已经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附小有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去厦门,一切重新开始,你能适应吗?”。听了我的劝说,这位教师觉得附小是块干事业、成事业的沃土。也就婉言谢绝厦门的邀请。如今,该教师已成长为我校的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
    ②用感情留人——要有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关心、理解、尊重、支持”教师成长的环境氛围与具体措施。平时教师或家属遇到生病、家庭纠纷、子女入学、找工作等困难,我都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尽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③用适当待遇留人——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实行适当倾斜的政策。引导教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多参与,如我校班主任津贴发放在原有规定的情况下,学校再拿出一部分钱给予补贴。还有设立安全奖,奖励为学校、班级、学生安全做出成绩的教师,通过多劳多酬、在增长才干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
    (2)以育人求立人。立人的关键在于育人,育得好才会立得稳。在培养过程中要明确“立人”的目标、通过为教师创造“立人”的条件与环境、开展各种“育人”活动。 
    ①目标管理成效。就每个教师个体的培养来说,可以分前期、中期、后期,培养每一段时间都要建立个人奋斗目标。明确学校培养要求,形成比较详细的整体培养计划。通过“目标管理”谋求育人的成效。 
    ②智力提高同步,调整和提高教师的智力结构。对业务知识、职业情感、教学技能三大智力结构要素进行同步培养,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 
    ③名师资源共享,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带教项目实验室,形成多元化的名师带教制度。—位教师可以配备若干名名师(或老教师)带教,每位名师(或老教师)带教的重点可以不同,可以有业务方面的、也可以有情感或技能方面的。开展带教工作,并采取定期集中指导、分散实践提高的培养方略。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教师从中师、专(本)科毕业到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或优秀教师,大体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个重点:
    (1)入门期(教龄0——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以至崭露头角。 
    (2)成才期(教龄4—5年)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更多的教学能力或教坛新秀。 
    (3)发展期(教龄6—8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这部分青年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二是培养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渊博知识的学者型管理人才;三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四是培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高层次自我发展的其他优秀教师群体成员。 
    3、积极拓展教师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智慧加实干,鲜花送模范”的激励机制。用人上打破惯例,不以年龄资历论英雄,实行岗位竞争、岗位循环和动态聘任,待遇向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促动教师自我超越和勇于冒尖。
  二是完善教学质量全程考评机制。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名师、家长联合建立教师评价委员会,负责教学咨询、指导、考核、评价,并与教师待遇挂钩,每年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让老师们“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干得多有想头、干好了有甜头、越干越有劲头”。 
    三是大力鼓励已有成就的教师。
     ①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十年坐得板凳冷”的;
     ②教学上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与特色的;
     ③教育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建树的。 
    四是大力挖掘满足教师成就需要的激励因素。
  ①充分发挥荣誉称号的感召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校级乃至各个学科系统内的各种荣誉评选,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明星、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等。
  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不但增长教师的才干,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热情。 
    ③充分发挥定期考核的功能。用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行为活动、能力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进行检查、衡量和审核,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励教师更好地发展。
  4、完善教学科研激励制度。
  我校在2003年就制定了《三明学院附小教科研奖励实施办法》和《三明学院附小教育教学奖励办法》,2004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奖励幅度。分立项课题成果、论文发表、论文获奖等给予不同的奖励。学校鼓励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善于提炼总结,形成各种案例和论文。近几年,我校每年都投入近2万元的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奖励,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5、努力健全教师培养工作的保障机制。 
    教师培养工作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要提高教师培养工作的成效,必须在组织、制度、时间、经费等方面加以保障,形成一套良好的保障运行机制。
    (1)组织领导保障。学校建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师培养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定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本校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
  (2)培养机构保障。充分发挥市教科所的作用,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利用假期或每月固定时间为教师举行专题培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技术等。
  (3)培养制度保障。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总结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经验,并不断制订新的制度,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如建立教师双周教学札记制度,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制度,教师自培与外培制度等。 
    (4)时间、经费保障。建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保证教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对教师个人进修学习所付出的费用,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实行学习优秀者给予奖励的政策。保证教师进修学习的时间。凡是教师需要外出参加与业务有关的培训活动,学校积极为他们提供方便。据统计,从2000年起,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达230多人次,经费总计10多万元。
  五、重建和完善管理制度,使管理机制更优化。
    (一)优化管理机制,促进人人争先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三明学院附小教职工工作考评标准》,调整了评价内容:在突出教学绩效权重的同时,把业务能力、育人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使评价内容更加合理和适时。在教师的使用机制上我们提出了“小调整、大循环、满负荷、竞争上岗”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同教师的自我评价相统一,从而化解矛盾,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队伍稳定,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名师效应
  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岗位成才机制,成为学校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把以校为本的教师业务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来抓。
    1、注重师德培训,提高师德水平
    近年来,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先后出台了《三明学院附小关于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办法》、《三明学院附小“六要六不准”》等规定,利用每周的校务会、教研组长例会和全体教师例会、每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定期的教师座谈会加强学习交流,使之成为师德培训的重要阵地。通过褒扬教师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在教职工中宣传学校管理的“人本”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几年来,培养出12位的省、市师德标兵,为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强化集体备课,倡导合作学习
    我们构建起立足本校,立足岗位,搭台指路,拜师结对培训模式。在教师业务培训上强化集体备课,让集体教研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师能尽早掌握并创造性的使用新的课程标准。每周为各个教研组设置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每次提前一周备课;(2)每位老师每次集体备课前都要提前备好课;(3)着重研讨符合新课标的教法和学法指导;(4)写好教学释义和教学反思;(5)将全册教材分几部分,由教研组每个教师分别承担其中一部分的备课任务,在独立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全组交流,共享成果;(6)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让教师个人补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不同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全面观摩教学,提高授课能力
  我们主要采取四步走:一是校长、书记、副校长带头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带头开课改研讨课8次。三明市小学学科带头人研训班在我校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亲自为研训班学员上了一节五年级思品课《推己及人》。其他教师也纷纷亮相;二是“同说一节课”,即同一年级的教师,在同上一个课题之后,教师们相互观摩、研讨,分析彼此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及时的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中吸取教益;三是“集体备课进课堂”,即主讲教师展示课堂教学,其余教师观摩比较,取长补短;四是“共评一节课”,即同学科组的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打分评定等次。几年来,全面观摩教学成为我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放飞教师的思维,提供思维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形成一股合力,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
    4、发挥骨干带动,促进共同提高
    学校制定了《三明学院附小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为每位骨干教师确定了奋斗目标,构建教坛新星---经验型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四个梯度的骨干教师队伍;为骨干教师搭配徒弟,实行了“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搭配形式,师傅教师的课堂对徒弟来讲是开放的,徒弟与徒弟间的课堂也是开放的,在这种激励观摩和比较中,师徒都有较大进步。为使更多的教师不出家门也能直面专家,学校多次邀请中央教科所、省普教室、市教科院等教育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新课改与校本课程”、“直面新课程”等讲座培训。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们欣喜的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教师阔步迈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通过多个国家、省、市、区级实验课题的滚动实施,培养了师生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学风,形成了一支思想解放、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的名师队伍。
    (三)规范课堂管理,促进特色化发展
    通过对常规教学过程的管理,促进教学过程沿着高效、优化的方向进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三明学院附小课堂教学评价办法》,注重了新课程和学校特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引导教师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听评课班子,深入课堂听课。听完课后,及时与全组成员议课、评课,集思广益,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在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业务笔记等教学常规,并将评估结果列为教师教学考评中。
  3、要求教师做好三读——“粗读、细读、精读”。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参加交流、评比,按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定,由分管领导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将评定结果存入教师发展档案。
  4、以竞赛活动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每位教师每月必在组内上一堂汇报课,每期必须选其一节面向全校进行优质课竞赛,中老年教师每期必须上一节示范课,在课后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我们特制定了《三明学院附小教师教学竞赛条例》进行过程规范,修定《三明学院附小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引领
    (四)加强校本研究,推动创新化教学
  1、校本教研提升了教师素质。
  我校通过校本教研,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素质。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系统的课题研究,仅2004年市级立项的课题就有13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8项。近几年,承担国家级立项子课题3项,省级立项课题3项。其中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1项。2002年,《构建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被省普教室评为“课堂研究先进集体”;2003年,《“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被评为省、市优秀实验课题组。“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今年顺利通过省里结题。
  2、校本教研发挥了学校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是三明市窗口学校,在校本科研方面起到龙头、示范作用。近年来,先后有30多位教师上过对外公开课,共计100余节;先后派出30人次外出上示范课、讲座,促进了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莘口中心小学、沙县南阳中心小、尤溪西城中心小学建立了帮扶结对关系,全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讨、交流,有力带动了结对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提高。
  3、校本教研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校本研究,确立了综合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家庭理财、饮食卫生和手工制作五大块组成的教育内容体系。从2002年开始,各年级各个班每周开设综合实践课2节,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了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采用“边编写边实施,边实施边改进”的原则。通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探求了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得到了锻炼。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审美意识的小厨师、小制作家等。
  (五)加强制度保障,规范教师行为。
  1、让教育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教师在每课后要完成教学后记,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检查时一并检查)。2002年起,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结合自己的优质竞赛课,或结合本学期内给自己重大影响的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之处、经验教训等,至少完成一篇专题反思论文、课例反思论文或教育随笔等(期末检查评比)。
  2、让学习成为自觉行为。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必须读一本教育专著或经典教育故事,必须完成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年举办一次读书笔记的展示活动),每期举办一次学习汇报会,让每位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已经成为制度。除此之外,还经常开展同事之间的学习与外出学习等。
  3、让教改研究成为职业生活方式。每位教师每学期初要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学校教科室将题目打印成表发到教师手中),拟订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阅读理论书籍,深入开展研究改进实践,期末填写“研究进展情况表”并撰写研究论文,每学年评选教改先进个人(将“研究计划”、“研究进展情况表”、“教师论文”、“实际效果”等作为评选标准)并于下学期初召开其个人研究成果报告会。
  (六)加强文化素养,营造发展氛围
  刚实施新课改时,教师是形式摹仿。就拿语文教学来讲,听人说要建立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在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通过聘请专家关于学科文化素养的讲座,让教师豁然开朗: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科性学习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价值标准——教师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显然,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学科文化素养。几年来我们认真组织教师从事学科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系统地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师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即以学论教,来引领教师学科文化素养的提升。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奖惩挂钩,并开展丰富的培养实践活动,由此造就了一大批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无形之中一种全员竞争、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得以生成,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发展之风,培养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正如王伟巍老师所说:是学校的氛围“逼”我成长。
  六、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学校带来了累累硕果
  1、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感到,培养教师的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成长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后继有人,并向我们展现出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办学声誉越来越高。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书法艺术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实验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图书室、全国“双有”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全国城市少先队工作先进校、全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全国“我做合格小公民”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少先队大队红旗大队、福建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示范校、福建省“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福建省少先队鼓乐检阅活动优秀奖、福建省环保英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福建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构建小学阅读教育新模式”研究先进集体、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先进学校、省数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第十一届“王丹萍”教育奖、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校、市绿色学校、市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市交通安全校、市综治安全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先进基层教育工会、市创建交通安全校先进单位等全国、省、市表彰奖励150余次。
  2、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稳步提高
  ①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几年来我校有100人次教师参加了、省、市教学观摩课,其中有20人次教师向全省开课,有88人次教师在市级开课,其中有3人次获省教学比武一等奖,3人次获省二等奖,6位老师参加福建省堂课教学录象课评比,分获一、二等奖,4人次获市一等奖。
  ②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提高
  教师们在不断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出了许多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我校有390多篇发表在CN、国家、省、市教育刊物上,其中CN刊物发表文章50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文章137篇,在市级刊物发表208篇。同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我校几年来,先后多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子课题和单独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如: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省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其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经过专家验证圆满结题。教师制作的课件被评为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张盛辉老师制作的课件《花的结构和花序》荣获“福建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活动二等奖,《黄河》在福建省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选活动荣获三等奖,涂东丁老师制作的课件《海底世界》在省多媒体课件大奖赛获二等奖,郭静老师制作的课件《葡萄沟》在福建省青少年暨科教工作者电脑作品设计制作评审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涂东丁、陈春连、伊永青制作的课件《富饶的西沙群岛》荣获全国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教师外出讲座,省级的2场,市级的31场;还组织部分教师到尤溪、三元、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共26节,讲座12场。这些足以说明我校教师是有较强的实力。
  ③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提高
  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骨干培训及学习的有251人次,其中梁小宁书记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庄美华等5位老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省外学习培训的教师有105人次,在市级学习培训的老师有145人次。6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全部参加大专或本科自考,大专率达88。3%,本科率达38%,现在还有22位老师在读本科,1位老师在读研究生。
  ④受表彰的老师多了,名教师多了
  教师中共有58人次获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其中全国先进1人,省级先进12人,市级先进45人次;省特级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名校长1人,市学科带头人13人,市教坛新秀6人。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近几年由于不断的研究探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竟赛获奖的有687人次,其中全国的有134人次,省级的有107人次,市级的有446人次;《寒号鸟》《森林卫士》等5个课本剧荣获全国课本剧调演一等奖,《瑶山小百灵》参加全国校园之春春节联欢晚会,获一等奖,《少儿拉丁》获三等奖。彭飞飞同学参加“福建省中小学电脑制作评选活动”荣获二等奖,李若谷同学在第七届福建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小学组一等奖,第21届福建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王子钰同学制作科技项目《中国的剪纸艺术----剪纸》获二等奖,参加第三届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区分区联赛郭博洋、俞乐旋同学荣获省一等奖,田舒文、林鹏、林瞳、杨梓桑、黄德炜、马宇翔、汤志鹄等7人荣获省三等奖,参加第三届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区分区联赛郭博洋、俞乐旋同学荣获市一等奖,田舒文、林鹏、林瞳、杨梓桑、黄德炜、马宇翔、汤志鹄等7人荣获市二等奖,张昱、王熹荣获市三等奖,参加三明市第十八届科技创新作品大赛,黄德炜的作品《绿色的家园》荣获优秀项目二等奖,李昱泽的作品《地球,我们的家园》荣获优秀项目三等奖,张昱、朱静的作品《研究性学习报告》参加第四届省青少年电脑作品设计制作竞赛获二等奖。参加福建省第四届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区分区联赛翁怡军、王熹荣获一等奖, 郭博洋 陈俊超 陈志君 洪俊恺荣获二等奖,李嘉璐荣获三等奖,在第二届福建省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FPOI‘2001)中,卓宏同学荣获省一等奖。在省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在李昱泽同学参加网页制作三等奖,参加第五届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区分区联赛陈贷同学荣获省二等奖,谢亦凡  林稚璞  王子钰  吕士宏获三等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竟赛受国家级表彰的有150多人次,省市级表彰的有360多人次。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的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作为市窗口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目标将更高,责任也更重,学校将为建设一支优秀稳定、业务精良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